阅读历史 |

第128章 七府士子共诗题映日荷花别样红(2 / 2)

加入书签

满座哗然。

周敦实抚掌而笑:「一炷香内,竟然能得如此佳作,不愧是我江南道十府的菁英!」

清风穿舫,

——这唯一达府之作,竟是韩玉圭的《踏莎行·吴娃莲花桥》!

[《踏莎行·吴娃莲花桥》

柳蘸金波,桥横香雾,

吴娃笑指莲开处。

水晶帘外月轮高,

霓裙曾印青苔路。

酒醒三更,愁生几度,

玉箫声断谁人顾?

欲寻旧梦问姮娥,

清辉已满归时渡。]

此篇一出,

韩玉圭的词笺,各色异像勃发。

刹那间画舫内充盈着一片霞光,莲花香如雾,月轮高照,令人酣然酒醉。

刹时间惊艳四座,引画舫众文士赞不绝口。

「妙哉!」

顾雍激动的以指叩案,溅起半盏茶汤,

「「金波」二字,典出《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既指光辉映水,粼粼波光,亦暗藏「月」字。」

「「吴娃」,点出江南风情——承题点睛!」

「尾句,一个「满」字既写月光,亦喻愁思盈怀,「归时渡」与首句「桥横」,遥相呼应心思巧妙!」

「江州府,不愧是才子辈出,层出不穷!」

众士子环绕案几,指指点点,纷纷大赞。

韩玉圭面色潮红,被众人捧的笑不拢嘴,「不敢当江兄珠玉在前,小弟倍感压力。

此篇乃呕心之作.不曾想,竟然得一篇[达府]咏莲之作!」

他声音发颤,袖中指尖仍在微微痉挛——青衫后背已透出大片汗渍,恍如刚经历一场文战。

方才那「归时渡」的「渡」字,已经耗尽了他最后的一分文心才思。

这一篇,他所有潜力都逼出来了。

待他回去金陵客栈,定得好好大补,修养三日三夜,才能恢复才思。

满座士子目光灼灼,无不是神情羡慕。

谁都知道,诗词文章「妙手偶得之」.灵感如同荷尖露珠,稍纵即逝。

在《金陵十二家》诗会上,灵感喷发写出这样一篇[达府]诗词文章,平生足以为傲!

秦淮画舫。

江南十府三百士子,众人皆做完一篇「荷花」,仅剩江行舟未动笔。

他是习惯待众人完篇,方才落墨。

画舫忽静。

三百士子屏息,看江行舟终于提笔。

笔锋未落,先有文气在宣纸上晕开淡淡涟漪。

江行舟在案前,略一斟酌。

写六月时令莲花,且在江南境内的诗词名篇极多!

但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无疑是千古名篇,咏莲之巅峰!

他手腕轻抖,笔尖绽放青芒,笔走龙蛇:

[《西湖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顾雍痴痴怔住,手中的茶盏「当啷」坠地——

墨迹未乾,秦淮河畔,骤起蝉鸣。

满座忽闻荷香。

满船士子齐声惊呼——

江行舟腕底青芒吞吐,宣纸上竟然凝出半亩方塘——

那赤色荷花竟在纸上蔓延开来,将三百双瞳孔都染成霞色!

「轰!」

词成——[鸣州]!

案上,刹那间光芒万丈,天地共鸣。

那宣纸上的墨迹,正在自行演化成一副丹青西湖!

整座金陵城已陷入异象——

接天莲叶,凭空自生,迅速覆盖了整座金陵城内外,所有的荷塘,水洼,水桶之地。

千顷碧波无风自动,枯荷残梗瞬间返青。接天莲叶如翡翠潮涌,眨眼漫过十二座画桥。

街头巷尾,

青石板缝里钻出赤红菡萏,瓦当滴水化作莲蓬。

有老妪惊觉手中竹篮,不知何时盛满了带露新荷。

金陵城,御沟金水,澄澈见底,荷叶满溢。

九曲阑干上,朱砂描金的缠枝莲纹竟似活了过来,在琉璃瓦下游走如蛟龙!

「鸣州,又是一篇[鸣州]——!」

「山水诗词之巅峰!」

「咏荷诗词之巅峰!」

「西湖诗词之巅峰!」

「才气诗词之巅峰!」

「千古绝唱!非亲眼见西湖六月者不能道!」

三百士子呆立画舫,看手中茶盏,一朵朵才气凝成的莲花——

每一片莲花瓣,都映着那句「映日荷花别样红」!

若说,韩玉圭那篇《踏莎行·吴娃莲花桥》,他们还可以点评一二,分析典故出处。

江行舟这篇《西湖咏荷》——雄健明快,宛若惊雷!

诗文之妙,不需推敲品评,

但凡目光所及,便如明珠出匣,光华自现,任是黄口小儿还是耄耋老叟,无不为其倾倒。

杭州府秀才徐灿明忽而捶胸顿足,仰天恸哭。

「杭州,西湖!

咏荷!」

他们杭州府士子,终究还是没能守住「西湖」,这处杭州士子们的文题圣地!

江行舟这篇《西湖咏荷》横空出世,虽未尽揽西湖神韵造化,却也至少写尽了三成文气!

明月楼内。

檀木案几的缝隙间,忽有青翠莲茎蜿蜒而出,长出莲叶须根,转眼间舒展成碧玉般的圆叶。

冷透的茶汤无风自动,涟漪中心浮出一抹嫣红——

周敦实的白瓷盏中,竟绽开一朵赤焰般的红莲。

他将这朵赤焰荷花摘下,

「啵」的一声轻响。

老翰林指尖一触,整朵莲花便化作才气流霞,顺着经脉游走全身。

——他顿时感到体内才气如逢甘霖,文宫深处响起才气恢复,清越的拔节声。

「好一个『映日荷花别样红』.!

此篇《咏莲》,已是才气诗词之巅峰!

纵然才气耗尽,仅一朵红莲,刹那间便可恢复!」

老翰林面露震惊之色,凝视指尖残留的霞光,忽觉自己已经苍老。

这世间,已是年轻人的天下!

周敦实指尖尚残留着红莲馀韵,

他望向窗外——

秦淮河上,万千红莲仍在燃烧,金陵城内才气喷发,直冲云霄!

那赤焰映得老翰林须发皆红,恍如重回少年时。

「老夫竟被这满城异象迷了眼。」

他摩挲着茶盏上未散的莲香,忽而失笑:

「这孩子也不知是谁家妖孽?

如此惊才绝艳!

一篇《西湖咏荷》,冠绝江南十府,写尽了『咏莲』诗题的才气!」

「周大人,您难道还不知他是谁家的儿郎?.说来,您应该也认识!」

进士诧异道。

「谁?」

周敦实诧异,疑惑。

「江晏之子江行舟!

当年,我还和江晏兄一起同赴京赶考!

他考中金科甲榜三十二,留在帝城,晋升镇妖司御史大夫。

只是后来,唉~!」

那进士不无遗憾的说道。

周敦实闻言,顿时愕然,记忆中潮水一般涌来。

二十年前,那来自江州府的青年,也曾经在江南道金陵府,搅动半城烟雨,堪称江南道士子顶尖前三之列。

当年,那个梅雨时节叩响他院门的青涩青衫书生,还曾经向他请教过文章,探讨学问,颇有师生情谊。

「竟是故人之子!」

周敦实望着画舫上那道身影,一时怔然。

难怪,那眉目间的神采,依稀有几分当年江晏的模样,却又多了数分凌厉锋芒。

他心中不由生出几分唏嘘,更添三分亲近。

「此子文采,已远胜其父。」

老翰林低声轻叹,「一场诗会,一首[达府],三篇[鸣州]!

《寄扬州二十四桥》丶《枫桥夜泊》丶《望海潮东南形胜》丶《西湖咏荷》,搅得满城风雨,江南十府才子尽皆俯首。

诗会千篇锦绣文章,竟无一人能撄其锋芒!」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