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9(1 / 2)

加入书签

非但如此,等她在荣安堂住了一个月,回到家里之

后,只要有机会就拉着丈夫和女儿一起活动,彻底将“动则生阳”这句话奉为圭臬。

=====

再说张夫人接到贾敏的贴子之后,立刻就亲笔回书,让她放心把黛玉送过来。

前些年贾赦的妾室生了一个女儿,取名贾珊,乳名迎春,比黛玉大了三岁,如今也是进学的年纪。黛玉休沐时到她那里去,正好可以和迎春一起读书玩耍。

贾敏在荣安堂接到张氏夫人的回书,就知道“大嫂体弱,二嫂管家”这回事有猫腻。

但她那时候自顾不暇,也就暂且搁置了。

等她身体轻快了,出院回家,就往贾家送了拜贴。一是为感谢张氏这些日子照顾她的女儿,二就是劝劝母亲史太君,让她不要再做糊涂事。

史太君糊涂吗?

她年纪虽然大了,心里却清明得很。

她之所以压着大儿媳,让二儿媳管家,也不是多讨厌大儿媳,更不是多喜欢二儿媳。她只是单纯地偏心小儿子而已。

支持王氏管家,就是给王氏机会挪用公中款项,变相地贴补小儿子贾政。

从母亲那里问出这番心思,贾敏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她气道:“母亲,您真是糊涂呀!盗窃夫家财物,可是犯了七出之条的。

大嫂也不用干别的,只抓住这一条不放。但凡二嫂不想被休回娘家去,在公中贪墨的钱财,只怕要加倍还回去。”

这种明显吃力不讨好的事,也就是二嫂王氏肯干了。

但史太君却有不同的想法,自信满满道:“放心,你大嫂是个要脸面的人。这种家丑,她捂盖子还来不及呢,又怎么可能掀出去?”

只能说,一个人钻了牛角尖,是很难劝动的。

很显然,史太君就钻进了自己的牛角尖里,总以为世间的一切都该按照她的意志来发展。

孰不知世事无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张氏是要脸面,却也不是个冤大头,更不是任由她揉圆搓扁的面团子。

也或许是当年张夫人退的那一步,给了史太君什么错觉,让她忘了这个大儿媳刚嫁进来时,展现出来的让她都觉得棘手的手段。

但作为旁观者,贾敏可不觉得张氏好拿捏,更不认为王氏能斗得过自家大嫂。

史太君这边明显是劝不动了,贾敏无奈道:“母亲若要一意孤行,女儿也没有办法。只是日后,若是此事闹将起来,母亲也别找我向大嫂说情,我没这个脸。”

一边是生身之母,一边是关系颇好的大嫂,贾敏唯一能做的,就是两不相帮。

从贾母那里出来,贾敏去荣禧堂见大嫂张夫人。

这次姑嫂相见,贾敏仔仔细细地观察张夫人的气色,见她脸色是有些苍白,却并不见气喘,就知道她的身体的确没有传闻中那样差。

“大嫂,这些年委屈你了。”

想到自家母亲的作为,贾敏觉得很羞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