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9(2 / 2)

加入书签

更让她羞愧的是,明知道母亲的做法不对,身为人女,却又不能和母亲对着干,帮不到大嫂。

张夫人笑了笑,拉着她的手一起入座:“好了,别说这些了。自你入京以来,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咱们匆匆见了几次,却连一句梯己话都没来得及说。好容易你今日清闲了,咱们就说点高兴的。”

她也是有母亲、有嫂子的人,虽说她的母亲是那种通情达理的人,但牙齿还有碰到舌头的时候呢,更可况是婆媳之间?

她娘家母亲和嫂子之间也会有矛盾,不管是作为女儿,还是作为小姑子,她都不好插手。

以己度人,张夫人自然明白贾敏的难处,又岂会责怪?

贾敏心中越发感念大嫂的好,用力拍了拍她的手背,一切尽在不言中。

等小丫头上了茶,张夫人便问起她的病症来:“荣安堂那边不许人去探病,我只能让人送些药材过去。你的病,到底是怎么个说法?”

贾敏道:“还能怎么说?都是些女儿家的病症,产后亏虚、心思郁结、操劳过度。只不过我的是几样堆在了一起,才格外严重。”

加上林黛玉,她一共生过三胎,头两胎的哥儿都没留住。为了延续香火,也是为了分担生育压力,她给丈夫纳了妾。

几个妾里,除了白姨娘之外,还有一位柳姨娘也怀过,但怀相一直不好,临到生产时一尸两命。

几次三番遇见这种事,贾敏只觉得天都塌了。心中一直郁郁,还要操心家中内政与各处交际。

从前只想着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这次险死环生,贾敏也想开了。

第120章 贾敏的觉悟她和大嫂说起……

她和大嫂说起自己的心理路程,最后感慨道:“日后家里的事,能分给几个姨娘照管的,就都分出去。我如今算是想明白了,只有身子骨好才是自己的,别的什么,都是虚的。”

张夫人羡慕地说:“你能想开,就强过大多数人了。我这边的一摊子事,就算想放也放不下呀。”

她只说了这一句,便笑着转移了话题:“说起来,咱们玉儿年纪虽小,学问是真好。你是不知道,迎春原本只喜欢下棋,对诗书不怎么上心。自从跟玉儿玩了几次之后,再不必人催促,她自己读书就积极多了。”

听别人夸自己的女儿,贾敏真觉得这就是世上最美妙的声音,登时便乐得合不拢嘴。

偏她嘴上还要谦虚:“嫂子快别夸她了,小孩子家家,是禁不得夸的。”

自家人知自家事,贾敏对黛玉的性情是很清楚的。她生来就讨厌那些假模假式的谦虚,在外人面前自然要维持礼貌,但面对相熟的人,她一向是有多少才华,就展现多少才华。

提起黛玉,不免就想起迎春,贾敏问道:“对了嫂子,迎春呢?怎么不见她?”

张夫人道:“上学去了。自从圣人准许公主们也入上书房读书之后,我娘家那边就跟着办了女学,迎春从去年就跟着去了。”

张家从前朝时就是官宦世家,向来将书与礼作为传家之道。家中孩童无论男女,长到六岁都会启蒙读书。

只不过,女孩子是跟着家中女性长辈学习,不和男孩一起入学堂。

可自从圣人破了祖宗定下的成例,允许公主乃至诸王郡主入上书房读书,深谙存家之道的张家,立刻就跟上圣人的脚步,在原本学堂的隔壁另辟出一个院子,让家中到了年纪的女孩子都进去读书。

至于给女孩子们讲书的人,优先选择族内孀居的寡妇。除了学生要送束脩之外,族内每年也按照请先生的旧例给他们发银钱、粮米、布匹等,额外给了他们一条谋生之路,也是给族内赡养孤寡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张家的女学刚开张时,一切规矩都在筹措当中,自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