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监督(大章)(2 / 2)
「贷款这事,终究还得靠你们自己。」李哲语气诚恳。
孙强耷拉着脑袋,声音里满是无奈:「李老弟,俺们去问了,人家不给俺们贷啊。建一个大棚要六千块钱,信用社不肯贷款,俺们根本凑不够钱。您就帮俺们想想办法吧。」
王二麻子也跟着恳求:「是啊李老弟,你就帮帮俺们吧。」
李哲沉默了片刻,像是做了决定:「这样,我和镇信用社的孙主任关系不错,我帮你们问问他,看看能不能把贷款要求放宽一些。」
王二麻子顿时来了精神,脸上的愁苦一扫而空:「嘿,李老弟,谢谢您了!」
孙强也咧嘴笑了:「是呀,有您出面,那指定成。」
王二麻子像是怕李哲反悔,赶紧表态:「你说的那个蔬菜种植与收购合作协议,俺现在就能签。」
「俺也签。」孙强连忙附和。
李哲摆了摆手:「不着急,回头再说吧。」
见李哲语气敷衍,两人反倒更急了。王二麻子拍着胸脯保证:「李老弟,俺是真想跟你合作种蔬菜大棚,俺愿意签协议,也会跟你好好干。」
孙强也紧跟着说:「没错,李老弟,你让俺俩咋干,俺俩就咋干。」
「真的?」李哲挑眉反问。
「真的!」两人异口同声,语气格外坚定。
李哲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那行,你俩休息会,然后去照顾地里的小黄瓜和青刀豆去。至于种蔬菜大棚这事,我再想想,回头给你们准信。」
两人还想再说些什麽,可看着李哲不容置喙的神情,只好作罢,悻悻地离开了大棚。
李哲和老李把两人送到大棚门口,看着他们的自行车消失在田埂尽头,老李才疑惑地问:「老二,我看他俩挺有诚意,也都想签协议,你咋还不同意?」
「爹,再等等吧,现在还不是时候。」李哲望着远处的菜地,眼神深邃。
他太了解村里人的心思了,日子过得紧巴,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在钱的事情上格外较真。昨天刚说要收购他们种的蔬菜,不管开价多少,他们心里肯定觉得自己能赚大头,少不了嘀咕。
要是今儿个痛快答应,帮他们解决所有困难,他们未必会珍惜,反倒会一直盯着收购价琢磨。
所以他得设些关卡,让他们去争去抢,把精力和矛盾转移到竞争者身上,而不是自己。
至于是否会有人看出来,他们又如何议论,他根本不在乎。
这就和上大学丶考公一个道理,看穿了又能怎样?不还是拼命往里钻?
因为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摆在那儿——跟着他种大棚,肯定能赚钱,无非是多与少的区别,少赚总比没赚强。
爷俩回到大棚,李哲从墙角的麻袋里抓了把瓜子,一边磕一边说:「爹,你还记得我说要建个种植园的事吗?」
老李皱起眉头:「记得啊。老二,那十亩大棚建好不到一个月,咱家新宅子还在盖着,你又打算弄种植园,这步子是不是太大了?」
「我知道您担心啥,我没打算大兴土木。」李哲把瓜子皮扔进旁边的垃圾筐,「但话说回来,咱这连个办公吃饭的地方都没有,确实不方便。
现在底下都三十多号人了,每天吃饭挤在大棚里外,风里来雨里去的,不像个样子。开会也没个正经地方,这不是长久之计。」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说了,以后咱们要和几百个种植户合作,到时候在哪开会丶在哪培训?总不能还在大棚里吧,根本站不下。」
老李琢磨着儿子的话,慢慢点了点头:「你说的是这个理。可真要建个能容下几百号人的地方,再弄个大食堂,得花不少钱吧?」
「咱们的大棚面积会越来越大,规划确实得长远些,但不用现在就全建起来。」李哲解释道,「比如,咱们可以先建个大食堂,平常吃饭用,中午工人也能在里头休息,开会丶培训的时候就当会议室丶培训室用,我觉得挺有必要的。」
老李想了想说:「成,我回头跟施工队的刘金亮师傅聊聊,问问盖个大食堂得花多少钱。」
「对了爹,」李哲像是突然想起什麽,「你再跟公司的其他股东说说,问问他们的意见。」虽说他是大股东,有绝对话语权,但面上总得尊重其他股东。
老李应了声:「我知道了。」
……
数日后,万安镇驴肉馆。
前段时间,万安镇罐头厂的谢厂长请李哲来这吃过一次,味儿不错,驴肉很正宗,他就惦记上这一口了。
上辈子李哲就喜欢吃驴肉,但因为驴肉太贵,真舍不得买,一年也吃不了两次,越是这样,心里越惦记。这辈子有钱了,还不得好好解解馋。
餐厅的包间里,就坐着李哲和镇信用社主任孙立国两人。桌上摆着一个驴肉拼盘,一个拌三丝,两碗驴杂汤,两个火烧。
李哲拧开一瓶泸州老窖倒了两杯:「孙哥,咱哥俩先走一个。」
「走一个!」孙立国端起酒杯,跟李哲碰碰杯,一饮而尽。
一杯酒下肚,李哲夹了口驴蹄筋。别看就点了两个菜,种类其实不少,拼盘里有驴蹄筋丶驴腱子丶驴肉丶驴板肠,都是好东西。
李哲喝了口驴杂汤,开口问道:「孙哥,最近去信用社贷款的人多吗?」
「多啊,光是你们村以建大棚名义贷款的就不下十个,不过都被我挡回去了。」孙立国放下筷子,一脸认真地说,「这事咱还得好好合计合计,尽可能缩小贷款风险。要不信用社高层不会允许大规模放款,要是出现大规模烂帐丶坏帐,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
对于李哲要组织农户贷款建大棚丶种植大棚蔬菜的事,孙立国是乐见其成的,这对信用社来说也是好事,但同样意味着风险。
关于这个问题,他之前和李哲讨论过,只是当时说得笼统,没有详细的计划和措施。
孙立国伸出两根手指:「其实说到底就两个问题:一个是大棚种植技术,种植户是否有能力种出反季节蔬菜,是否能偿还贷款;
第二个是村民可能借着建大棚的名义贷款,随后把贷款挪用,比如消费或其他投资,导致大棚没建成,失去还款来源。」
李哲来之前都想好了:「技术方面简单,只要种植户跟四季青公司签订蔬菜种植与收购合作协议,公司会定期培训,平时也会去地里指导,保证大棚蔬菜正常生长。」
见孙立国点点头,李哲继续说:「贷款去向问题,以四季青公司名义监督不太合适。
种植户贷款前,可要求他们先加入『大营蔬菜合作社』,以合作社名义监督贷款用途。
贷款不一次性发放,按大棚建设节点,像挖掘地基丶购买棚膜丶采购种子化肥等阶段分阶段放款。
每阶段由蔬菜合作社现场验收,确认资金用在对应环节后,向信用社出具验收证明,信用社再放下一笔款。一旦发现挪用贷款,后续贷款就全停了。」
至于大营蔬菜合作社是否愿意协助信用社进行监管,答案是肯定的。
原因有二,农户加入蔬菜合作社后,每月要缴纳4元社费,可以用这笔钱作为监督的经费。
其次,合作社的社长和骨干都是四季青公司的人,李哲完全可以做决定。
随后,两人又商量了些细节,比如能不能联系可靠的棚膜丶化肥等供应商,让村民通过指定渠道采购,由信用社直接把对应款项支付给供应商,避免资金经手村民时被挪用……
——————
246章有个问题解释一下。
李哲准备将23个大棚都入股四季青公司。
不过,现在大棚内种植的蔬菜还属于李哲个人,等七月份大棚蔬菜采摘完,使用权才会属于四季青公司,这也是为何会清楚写出大棚折旧费的原因。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