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7(2 / 2)

加入书签

一盏油灯,晃晃忽忽。

又起风了。

“你们皆从长安来,那应该听过阿言的明珠投暗论。”司马迁挑了一根灯芯,火光陡然变大,他望着窗外墨色沉沉、涛声阵阵的大海,语气带着文人特有的执拗。“此地虽暗,然,为政者,岂能畏惧!若是能与他们商议,使盐铁通行胶东,利归于朝廷,百姓方能得实惠,国库方能得充盈,此乃富国强兵之正道!”

他顿了顿,扯下腰间玺绶给杜周。“真明珠就不怕暗处,阿言将此重任托付于我,而今他不在,庇护不得,迁…当一往无前!”

士为国而死,为知己者而死。

他缓缓下拜,“若我不归,请长史代我。”

风起得更大了,海发了怒,掀起丈高的浪。

杜周接住那重若千斤的玺印,他定定地注视了他的顶头上司片刻。

过了好久,忽然明白霍彦为何定下能力不行的司马迁镇守一方了。

他心服了。

“周定不负所托。”

然后他附耳在司马迁耳边低语了几句。

胶东起大风,与此同时,卫青与单于伊稚斜鏖战的河谷战场,已化作真正的人间炼狱。

战斗已持续了半日,惨烈程度却远超想象。卫青的五万兵马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付左贤王部,并非是汉军主力,兵力对比霍去病的亲兵差太多。

偏偏他们面对的是匈奴单于伊稚斜亲率的、人数占优且困兽犹斗的匈奴王庭主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仅仅半天,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枯黄的草地,汇成暗红色的溪流。空气中浓重的血腥味令人作呕,尘土飞溅,几乎遮蔽了天空。

一个个匈奴人手持弯刀往上,跟敢死队一般,将长刀雨点似的打在汉军中段。

“报——!左翼公孙敖将军处,匈奴左大将率部猛攻,车阵出现缺口!”

“报——!中军曹襄将军负伤,仍在死战!”

“报——!右翼箭矢将尽!”

“报——!后军发现小股匈奴游骑试图迂回,已被赵食其将军击退!”

大军后面,伊稚斜高踞马背紧盯着战场上的情形,不必身边的人提醒他的目光自然落在了汉军的帅旗处,他黝黑的眼睛渐渐地眯了起来,许久,终于咬牙切齿的吐出了一句匈奴语,依稀是个名字。

“卫青。”大漠的枭雄,匈奴的共主高举弯刀,手中刀光在夕阳下闪着金光,不知不觉已打了一天了,伊稚斜像只恶狼一样死死盯着卫青,用匈奴语高喊,“杀了他!”

粗旷的嗓声响遍战场。

坏消息接踵而至。迎面匈奴人成群,卫青漠然抽剑,长刃如雪,一道道军令依旧清晰、沉稳、不容置疑,“调中军最后两曲预备队,驰援左翼!堵住缺口!”

“命强弩手集中箭矢,优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