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120根基(1 / 2)
第123章 120根基
入城后,谢晦邀请檀道济饮酒,几杯下肚后,谢晦突然道:「晦有一言,中庶子不妨一听。」
檀道济早就知道谢晦突然请自己喝酒,定有用意,他道:「右卫直言便是。」
「晦劝中庶子在长安求田问舍,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谢晦话一出口,檀道济便皱起了眉头,他知道谢晦言下之意是未来刘宋可能会定都在长安。
不一会,檀道济展眉笑道:「右卫多虑了,宋王在南方起家,又怎会将都城迁来关西。」
谢晦摇摇头:「宋王在时,都城自然会在南方,但宋王百年之后,世子必都长安。」
檀道济还是不信:「京口是宋王的龙兴之地,青丶充丶徐三州流民是刘氏的根基,世子又怎会舍弃他们。」
谢晦闻言笑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年跟随宋王南征北战的北府精兵,大多都已不再年轻,宋王在南方创业,世子在关中建功,今日中庶子应当看到了世子的人望,此地,才是世子的根基。」
檀道济沉默不语,他很清楚谢晦说的是实情。
此时距离京口建义,刘裕重组北府兵,已有十五年,当年跟随刘裕打天下的那群将土,其实年龄大多数都已经不小了。
哪怕在后世,男人一过了三十五岁,也会感觉身体越来越差,更何况这些古代的大头兵。
再有三五年,刘裕的这支开国精兵必将战力锐减。
刘义真未来要想统一天下,根本就指望不了他们。
正如谢晦所言,关中,才是刘义真的根基,将来无论是对陇右丶河西用兵,还是征讨河东丶河北,驱使关中将士,都要比京口北府兵更便捷。
许久,檀道济强笑:「若以长安为都城,各地赋税难以转运..:」
谢晦却打断道:「所以世子才要肃清中原,无非是多耗些人力物力罢了。」
「右卫究竟何意?」
谢晦一番拐弯抹角后,终于道出自己的心意:「晦只是希望将来世子提议迁都长安时,中庶子能与我一同劝阻。」
「这是自然。」檀道济满口答应。
他当然也不乐意看到刘义真未来将都城定在长安。
莫说汉人安土重迁,北魏孝文帝想要将都城从平阳迁至洛阳,不也同样遭到了几乎满朝文武的反对。
谢晦能够想到的问题,刘义真其实心知肚明,历史上,刘裕死后,北府兵也迅速随之凋零,此后整个南朝,几乎都是荆襄将士在唱主角。
已故历史学家周一良先生在《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中就曾提到:
宋丶齐丶梁南人立功名者有沈庆之丶陈显达丶陈庆之等,然皆偶出之人才,国家所恃将师之臣每在雍州(襄阳)。
所以刘义真格外重视荆襄。
只不过现在考虑这些事情还太早。
刘义真离开长安时,并没有想过自己能够这麽快地再回来,所以他把曾经的桂阳公府改作了学堂。
然而,长安破败狭小不假,但城中最不缺的就是宫室殿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