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3章 120根基(2 / 2)

加入书签

事实上,长安与其说是一座城池,倒不如说是一个大型的宫殿群。

主持兴建长安的萧何就曾说过:天子以四海为家,皇宫不够壮丽不足以显示皇帝的威严。

刘义真入城后,暂时搬进了北宫。

北宫在未央宫以北,桂宫以东,西汉时,这里是太子的住处,也是汉武帝求仙问道的场所。

当晚,刘义真在此大宴文武,谢晦丶檀道济自然都有出席,当然,也包括了段宏。

席间,谢晦丶檀道济面色如常,二人反对的是刘义真未来有可能迁都长安,而不是反对刘义真本人,他们对刘义真,还算得上忠心。

而刘义真则敏感地察觉到了段宏有点不对劲。

仔细想来,倒也明白了,此前刘裕让段宏单独领兵东出,也许段宏将此战视作自已扬名的契机,自投奔东晋以来,从未单独领兵作战,他太需要一场战斗为自己证名。

如今刘义真突然自请北上,段宏并非不愿听命于他,而是担心对方此举,其实是信不过自己,否则刘义真又何必辛苦跑这一趟。

酒宴后,刘义真单独留下段宏一人,说道:「酒席上,我见府君心神不宁,若有事情郁结于心,不妨与我直言。」

段宏为雍州中兵参军,京兆太守,旧时称太守为府君。

「下官不敢欺瞒世子。」段宏拱手,随后说出了自己的委屈。

刘义真笑道:「我若是不信任府君的能力与忠心,当初就不会将二万义从军交到你的手上,也不会让府君都督渭南诸军事,如今北上,不过是想趁机肃清中原贼寇,而不是只为了解洛阳之围。」

段宏闻言,惭愧不已,二人之间的误会顿消。

但他心中一直怀有一个疑惑,趁着今天的机会,段宏问道:「下官始终不明白,自己为何能够赢得世子的信任。」

当初他与刘义真的关系算不上亲密,但刘义真就是点了段宏的名,让他统领二万义从军。

刘义真然,他也不能够告诉段宏,自己是从史书中知晓了他的事迹。

不过,刘义真脑袋灵活,他随口解释道:「府君当时投奔宋王已有八年,期间受到同僚的排挤与防备,但从未有过怨言,由此知之,府君必是可信之人。」

「原来如此。」段宏恍然。

那八年里,段宏确实没有跟人抱怨过,但关键在于,他一个鲜卑人,投奔刘裕后,确实没什麽朋友,找不到人抱怨。

深夜,刘义真送走段宏。

看着对方脚步轻快的离开,刘义真长吁一口气,为上者,不仅要以权压人,以势逼人,也得以情动人。

次日,刘义真早早起床,洗漱后,直奔明光宫,也就是原来的桂阳公府,如今的长安学堂。

与谢嗨的判断不同,刘义真始终认为自己的根基其实是在这座学堂里,是那五千馀名在读的忠烈遗孤。

未来,这些人之中,从文者,会替他治理地方。

习武之人,则会成为军队的支柱。

尽管可能不会涌现出名将丶大将,但决定一支军队战斗力高低的,恰恰就是那群中下层的军官。

如果中下层军官的素养太差,战场上,将帅纵使颁布了正确的命令,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