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4 章 · 《贞娘》(2 / 2)
人们总愿意在吃苦的时候狠命吃苦,就像已经沾水的鞋,狠命踩水,把水都留在这双烂鞋上,等着有朝一日甩掉它,换一双新鞋。
当然,最重要的是赵贞娘没凭空画饼,他们确实过得比以前好,之前吃的穿的,都不是白吃。
村里人信任她,一听她这么说,立刻同意。
于是新一年的发展策略又被规划好了,简禹安知道的时候只能吃尾气。
她其实已经足够了解舍友的尿性,尽量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但她舍友超出想象的会见缝插针。
她每天只值半天班,还没怎么样呢,就下线了,对另一个舍友没有任何影响力……
……
新的一年铺子开张,憋了一个月的人们顿时涌进再来货铺,兑奖的兑奖,购物的购物。
所以说提前开铺子根本没必要,该来的总会来,同行卷到最后的结果就是把自己卷得很累,也多赚不了几个钱。
再来货铺在年前搞了一个回馈老顾客活动,就是那个送香皂活动。
可以用再来香油没中奖的无字塞换转盘机会,两个瓶塞送一次转盘机会,转到香皂就送一块香皂。
香皂也没隐瞒出处,就是用过期香油制的,送
() 完即止。
此举不仅让老顾客有了新的惠利,还向顾客传达了一个信息,再来香油不卖过期香油,过期就回收,做香皂。
就算是这个时代,人们对食品安全也很看重,再来香油的宣传完全戳中顾客的心理预期。
而且转盘这种赌运气的活动,就是容易上瘾,再来香油的瓶塞,快成了小货币。
不仅真正的顾客攒瓶塞抽,甚至有人一分钱一个的收瓶塞,就是为了抽那个奖。
抽上头了,花出的钱甚至超过了一块香皂的价值。
普通人抽奖抽运气,赌狗玩极限,平平淡淡就是真,不相信运气的玩家,还可以顺手把瓶塞卖了,稳定赚一分钱。
赌狗玩家的加入,把这个转盘游戏,玩到了不该有的高度。
新的一年,大街小巷满大街收瓶塞,刚上的一批货,一抢而空。
看着这一幕,村里人想到自己每月还要给宋家供二百来斤散装香油,突然觉得有点亏,装成瓶卖,多赚钱啊!
以前很好的生意,现在成了负累,赵贞娘无师自通的想到了一个主意,偷偷找到了一个别的油坊,打商量——
以后你就给宋家供油吧,以我的名义供,钱都给你。
骤然接到大单子的油坊:还有这好事?
小油坊接到了一个大单子开心了,赵贞娘可以全力生产再来香油也开心。
今年会赚成什么样呢?
在期盼中,时间过得很快,眨眼三年过去。
如果一个三年前去过赵家村的人,现在再来赵家村,恐怕会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田里都是绿油油的玉米、高粱、黍子,院里种着各式蔬菜,母鸡满村子乱跑也没人管,房子一溜整齐的大瓦房。
工坊里分成好几个模块,磨芝麻的是磨芝麻的,炒芝麻的是炒芝麻的,装瓶的是装瓶的,既不干扰,联动又快。
房子在两年前还是个梦想,今年却实现了。
不仅实现了房子的梦想,村里人还集体买了一辆脚蹬三轮车。
有了房子,肯定要有东西代步,一开始想每家每户买辆自行车的,大汽车想都不敢想。
但现时期,自行车也贵,一辆就要一百二十八银元。
生意做到现在,肯定需要一些体面的出行方式。
黄包车太耗人,自行车就算买得起,让老板做在车杠上、后座上谈生意也不好看,遇到坑坑洼洼的路,搞不好还要摔一大跟头。
折合下来,众人买了一辆脚蹬三轮车,前面是脚蹬的轮子,后面是带篷的俩轮。
没有四轮车强,却比人拉的黄包车省力,也体面,出席重要场合谈事不掉份,三个轮还稳当。
但现阶段自行车还没在国内流行起来,就这么一辆脚蹬三轮车,花了二百大洋,才辗转买到手。
钱是花的多了一些,但三个轱辘,又新奇,又体面,村里人有事的时候找个人蹬车就行,抱着孩子出行也方便。
为了应对接下来的大事,村里人特意给车子刷了一层新漆,油光瓦亮,倍漂亮。
赵贞娘一大早穿戴整齐,坐进篷子里,黄秋菊她男人也换一身干净衣服,在前面准备蹬车。
自赵叔公被村民集体赶走后,村里的甲长就成了王姑婆。
一开始来的税务官还有点为难,没有女人当甲长的先例。
村里拿出一捆大洋请喝茶,立刻不为难了,大手一挥,甲长的名字就换成了王月仙。
王姑婆成了甲长后,忙着给上头做假账,顾不上神婆生意,这次却有点特殊,拉住赵贞娘的手:“要不我陪你一起去?”
赵贞娘看了干娘一眼。
三年之期已到,守孝结束,该去宋家赴婚约了。
她习惯了依赖干娘、依赖三姑、依赖二姐,按理说婚姻大事,也应该依赖她们一下。
但真到了这个时候,她反而有了自己的主意。
“没有关系,我可以自己去。”
第175章·《贞娘》x\hw\x6\.c\om(xh/wx/6.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