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84 章 · 《剧秦美新》(1 / 2)

加入书签

第184章·《剧秦美新》

如果一定要给历代歌功颂德的文章排个名次,陆安私心认为,扬雄为王莽写的《剧秦美新》一文,其中极尽谄媚,有失节之嫌,可排第一。

哦,杨雄就是那个“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里的子云,杨雄杨子云。

这个平行世界有杨雄,却没有了《剧秦美新》这篇臭名昭著,让杨子云此人晚节不保的作品。

好在,陆安出于好奇,看过和背过这篇文章,此刻就把它默写出来,再修修改改,符合如今事态,然后在离开汴京前留下指示:把它以《剧秦美薪》之名,刊登在了《大薪日报》上。

——时间定在《大薪日报》横空出世的第三天。

不少文人学子惊奇地看到这篇文章,喜悦、兴奋得说不出话来,立刻手持报纸,找好友、同门、师长去探讨。哪怕当时还下着雨,他们披上蓑衣,把《大薪日报》塞怀里,冒着大雨出门,蓑衣上都淌了水,头发也很快被斜飘进来的雨雾打湿了,只有紧紧贴在心口的《大薪日报》还是干燥的。

然后,他们敲响了别家的门。

“快来看这篇文章!”

“你们看了今日的《大薪日报》了吗,上面出现了一篇极好的文章!”

“这篇文章也不知道是谁写的,哪怕放到陆九思的文集里,也可以是首屈一指的存在了。”

当陆九思这个计量单位出现后,人们立刻展现出了足够多的兴趣,接过了报纸。

“权舆天地未袪,睢睢盱盱,或玄而萌,或黄而牙……”

嗯?从混沌初开写起?

有读书人摇头晃脑评价:“此人口气极大,所求极深啊。”

这样起题,确实雄浑壮观,但一不小心就会变得头重脚轻。

但既然此文章能和陆九思的文章相提并论,后面必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于是这群读书人便专注地往下看,便看到这篇文章从玄黄不分说到天地初开,呕养万物,帝王也应运而生,但世界依然处于混茫之中,没有明确的轨迹可循。

直到三代的出现,孔子的横空出世。

“……上罔显于羲皇,中莫盛于唐虞,迩靡着于成周。仲尼不遭用,春秋困斯发。言神明所祚,兆民所讬,罔不云道德仁义礼智……”

读书人完全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么个展开,他们愣愣地看着这篇文章的开头,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么。

以伏羲、唐虞、成周三代的辉煌,带出孔子《春秋》一书,说这书里写的是神明的旨意!仁义道德礼智才是盛世的代表!

儒家确实推崇孔子,推崇仁义道德礼智,但这篇文章里的用词,毫无文人的矜持,只有赤裸裸的吹捧。

尤其是后文,以大篇幅写了秦朝,秦政之残酷苛猛,其用邪政、除古文,弛礼崩乐,焚书灭典,因此“二世而亡,何其剧与!帝王之道,兢兢乎不可离已”。

很熟悉的,文人常用的拉踩风格,就连秦始皇统

。()

???し鵕厐?“問?呻?”

?本作者白色的木提醒您《一篇女扮男装科举文》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雨声拍击着斗笠的声音源源不断,喝声搅着雨声嘈杂而来,戢仲澐猛地回神,随后坦然道:“在想陆九思。”

戢逊一怔,下意识侧头看侄子,雨太大了,便只能看到一顶斗笠,以及模糊且近灰的面容。

戢仲澐没有等叔父询问,便声音清晰地回复:“外面很多人在吵《剧秦美薪》的作者与陆九思往日作品哪个更好,侄儿心中不忿,只觉写下《剧秦美薪》之人哪里比得过陆九思,方才便在构思文章,准备投稿到《大薪日报》上将他们痛批一顿。一时不察叔父说话了,是侄儿的不是。”

戢逊“嗯”了一声,道:“我倒是一时忘了,你与陆九思有同寝之情。”

“不只是同寝之情。”戢仲澐见叔父似信不信,便补上一句:“我十分钦佩九思。”

鱼竿略有晃动,戢逊又把视线放回池塘上,指骨分明的手猛然一用力,便见鱼线绷紧,飞至空中,可惜钩上无鱼。

他叹气一声,重新上饵下钩,口中道:“你既钦佩陆九思,便可知晓,你实在无需为他出头。那《剧秦美薪》的作者,写此文章从头到尾只是为了夸耀儒学,夸耀你叔父,还有其他为汴河堵塞之事上书的人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