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四十章 东方(2 / 2)

加入书签

「专员,华人不一定是我们的阻碍。」科曼从头到尾听完了达尚留的抱怨才道,「不要忘记,亲苏党派可不只存在于越南。现在我们的对手正在面临一场战争,他们能不能赢还不一定。

「至于越盟,我们要换一种说法。这样才能在稳住常公的同时,集中力量打击越盟。」

科曼记得达尚留是标准的对越盟主战派,巴黎的左翼政府其实干涉不了法属印支这些官员的态度,像是达尚留这样的法属印支高官,想要激化局势太容易了,科曼也没法阻止,只能尽量帮助。

就把来之前想的一些办法全盘告知了达尚留,除了红河为界这种丧权辱国的办法之外,其他办法达尚留还真的考虑了。

「陆军总参谋长竟然对这里的情况这麽了解。」达尚留不由得感叹,他不认为这是科曼的认识,必然是陆军一号人物的想法。

「本地越南人对华人的态度并不好,我们可以利用这点。」科曼心中松了一口气,看来对方是听进去了。

在越南人眼中越南华侨不事生产,唯利是图,多以放贷为生,是东南亚的犹太人;在社会领域,越南华侨喜欢组织秘密会社,建立越南人根本无法了解的组织把越南人排斥在外;总之,很多越南人认为华人危害了越南人应该有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对这个遭到敌视的群体进行拉拢,虽然不能长治久安的解决问题,可科曼也没指望长治久安,顶过这一阵就行。

从总督府离开,科曼就开始自己的反动势力大集结之旅了,不过首先还是要解决北非的原材料问题,好在刚刚达尚留已经开了绿灯,让科曼在西贡自由发挥。

堤岸人行道上,嘈杂的人群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有的慢条斯理,有的匆匆忙忙。这人流象是一群无主的逃荒者,又如一班漫无目的的叫化子东窜西溜。

这种人群就是在今天繁荣的景象中也仍然可以看到。

那种喜欢结夥成群走路的习惯,从来不慌不忙,挤身在那嘈杂的人群中却似乎旁若无人,似乎没有幸福,没有忧伤,也无好奇之心,只知道走路。

蒂埃里已经告知了堤岸的一些情况,科曼听着对这里的华人大体上就有了一个了解。堤岸的华人并不是以华人家族这种模式存在。

而是以类似于宗族的模式在堤岸安家落户,和美国的义大利黑手党家族有些类似的地方,但规模更大。

「这不就是近代军阀的基础?」科曼想起来了近代史上很多以乡土丶宗族为基础起家的各路军阀,没想到堤岸的基础还挺好。

按照乡土宗族的区分,堤岸华人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广州丶潮汕丶福建丶客家和海南。

堤岸华人家族的命运与所属帮派的兴衰紧密相连。家族企业的雇员大多来自同乡,生意夥伴也优先选择帮内成员。主要的家族领袖通常也是帮公所或同乡会的领导层成员。

典型的华人家族往往居住在有骑楼的联排大宅中,前面是商铺或帐房,后面和楼上则是生活区,形成「前店后家」或「下店上家」的格局。

科曼这一次不过是来感受一下气氛,并不是马上要做什麽,和几个一同从北非而来的下属直接走进了饭店。一家有楼座的华人饭馆,它占了整个建筑物,就象百货商店那麽大,里面有许多单间,临街都有阳台或露台。

从这些建筑物里传出来的声音在欧洲是不可思议的。首先是餐厅顾客要菜的叫喊声,然后是厨师的高声附和声。

进入饭店,直接有跑堂来迎接科曼,带着他眼中的洋鬼子上楼,这是专门供欧洲人就餐的楼层,其实菜单也都一样,只不过这里不那麽大声吆喝罢了。这里安有电风扇,墙壁上还有厚厚的隔音板。

可能是科曼的高筒帽军礼服比较扎眼,饭店的老板亲自出现,科曼打眼一看来人,就是一副老电影里面帮派分子的打扮,静静地看着对方走过来,主动开口道,「有事?」

「这位长官会说官话。」来人一惊,然后马上又换上了略微尊敬的笑容自我介绍道,「我叫顾青,是这家饭店的老板。」

「好姓氏,好名字。」科曼直接肃然起敬,要是在都市频道顾姓可是四大霸总姓氏之首,要是在仙侠频道更不得了,天选反派第一大家族,「不介意的话一起坐坐,我们未来说不定会生活在一个国家当中。」

「长官,我们本来就是法兰西帝国的一份子。」顾青展现出来了灵活的道德底线,做生意的就是不一样。

因为口音问题,科曼说话的时候尽量还是放慢速度,顾青没有表现不适,没准心里认为法国人说话就是这个味。估计这也算一种军民鱼水情。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