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1 / 2)
第149章
科曼一副这都是军队的主张,他只不过恰好在法属印支只是转达一下的口吻,就这麽改变了华人富豪们的态度。
太顺利了,顺利的都不可思议,但其实自然有道理,华人在海外本来就属于是次级帝国主义的角色,看华人在东南亚各国的业务,其实和犹太人差不多。
当然这个犹太人指的是一战之前的犹太人,需要的时候是帝国主义的重要辅助,不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祭旗。
而不是二战之后的犹太人,妥妥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再经过几十年的经营都要反噬主人了。
那麽底色是殖民者帮凶的华人富豪,其实心里阶级意识要大于民族意识,现在他们的表现证明了科曼的判断正确。
这就是资本的力量,对付他们只能用利益,跟他们谈理想就是对牛弹琴。
华人被限制在法属印支拥有土地,虽然这个限制执行的也就这麽回事,但名义上确实如此,现在科曼决定换一个办法。
土地也是有增值空间的,同样也可以金融化,不信的话可以看看二十一世纪美国的富豪,不管是石油大亨还是矽谷大佬,同时也是美国大地主。
土地是最好的财富载体,不直接拥有土地一样可以进行土地兼并,美国的种子公司不都是这麽做的麽?
这也是发挥了堤岸华人富豪的优势,虽然法属印支是法国的殖民地,但是因为距离遥远以及法国移民不多的关系,法国资本对法属印支注定是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法属印支总督府很长时间都把财力集中在发展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运输网络,以及矿产资源开采上,一直没能力扩展商贸系统。
这倒是非常符合高利贷帝国主义的特质,但是七八十万平方公里,三千万人口的殖民地,怎麽可能就只有法国所关注的矿产开采是值得投资的?
在法国资本照顾不到的地方,自称是帝国主义受害者,但在越南人眼中同样是帝国主义的华人,就填补了这个空缺。
为了把华人与越南人隔离开来,法国人制定法规逐步允许华人比本地人和其他外侨享有更多经营权,这一点在法国与大清签订的各种协议中能够得到体现,比如一八八六年与清政府签订的《天津贸易协定》,其中就有允许华人在越南自由经营的条款。
当然这个条约广义上也是清政府众多不平等条约的一部分,但在越南人眼中,这两个强盗可真友好,又在谈笑之间严重伤害了越南的主权。
单独的华人富豪当然比法国资本差得远,可架不住华人的母国近,华人越来越多。
华人开始从日用品入手,渐渐地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攻克了一个一个的领域,进入服务业又进入轻工业。
很显然,这一次法国收回法属印支北部的谈判,肯定还会进一步扩大华人经营的门类。
商人是不可能离开政治的,越是强大的富豪越是如此,也许是法军的招牌还算是管用,堤岸五大银行的华人富豪,认可了法国军队……其实是科曼描述的宏伟蓝图。
这一次对话可谓是宾主尽欢其乐融融,由此可见科曼画饼的成功,就差勾肩搭背离开,科曼丝毫不怀疑,这群华人富豪会给自己安排几个清白的女子,体会一下东方的优良传统,搞一个三妻四妾。
「他们倒是高兴了,要不是长官回避风险,这种好事会落到他们身上?」勒菲弗尔跟着科曼返回西贡市中心忍不住道,「长官,他们竟然有财力把土地改革的费用承担,万一?」
「放心,勒菲弗尔!」科曼秒变极右翼口吻道,「这麽做更多地是出于维护其在印支的殖民统治。分化瓦解丶刻意制造民族矛盾,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不全是这麽干的吗?一旦华人的经济实力和人口数量威胁到其统治地位,那我们就会毫不犹豫点燃民族矛盾的导火索,让本地人去对付华人,根本无需自己动手。」
「至于让堤岸五大华人银行走出法属印支的国际化,这都需要时间来检验,成不成功现在说还远得很。」
科曼一番极右翼军人的口吻,打消了勒菲弗尔的担心。不过他的话也就仅有这一个作用,帮助华人五大银行在法属非洲进行国际化?
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法国在法属印支统治的崩溃做准备,说到底就是为了堤岸的华人富豪提供一条南越灭亡之后的逃亡路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