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2章 人类发展的重心(1 / 2)
第1672章 人类发展的重心
几天后,《华夏科学院学报》新一期悄然发行。
而在其目录页上,一篇署名单位仅为「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文章显得尤为突兀。
而如果有人点进对应连结,就会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栏中密密麻麻排列着超过五十个名字,足足占据了两页篇幅。
然而正文部分却简短得令人错愕——
仅半页纸,包括一张清晰但标注着脱密处理印记的HL2A装置控制终端运行数据图,以及四句结论性陈述: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所利用HL2A托卡马克装置,成功将芯部温度超过5200万℃的H模环流等离子体稳定维持了4175秒。实验全程能量约束时间满足高约束模式(H模)特徵。
经测量分析,确认装置实现了净正能量增益(Q>1)。本实验结果为未来聚变能源的工程化利用奠定了重要的物理与工程基础。
没了。
尽管其形式更像是一份官方通告而非严谨的学术论文,尽管所有关键细节如加热功率丶磁场强度丶等离子体密度剖面丶具体Q值丶诊断手段等均被严格隐去,但这寥寥数语所蕴含的信息量,还是在原本波澜不惊的等离子体物理学界激起了滔天巨浪。
4175秒!
超过69分钟的稳态高约束模式运行!
5200万摄氏度的芯部温度!
净能量增益!
任何一个单项数据都足以拿出来大书特书发表一篇顶刊,更遑论它们同时出现在一个基于改造旧装置的实验中。
而受到冲击最大的,自然是HL2A的老东家,位于德国加兴的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
……
马普学会理事长弗兰克·查宁匆匆推开ASDEX Upgrade装置负责人于贝尔·弗朗茨教授的办公室门,手里还捏着几张薄薄的A4纸。
「弗朗茨教授,看看这个!」前者将列印纸放在堆满文献的办公桌上,语速快得几乎要起飞,「《华夏科学院学报》刚发的,5200万℃,4175秒……」
弗朗茨从电脑屏幕前抬起头,目光落在纸页上,脸上并没有太多意外:
「是的,查宁阁下,我也看到了这份……通告。」
虽然是在一份学术期刊上发表,但他还是不太愿意称之为一篇论文。
而查宁却顾不上深究这些细节,见弗朗茨也已经看过,便直接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部分:
「你觉得……这有可能吗?会不会是华夏人放出的假消息?」
面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后者的脸上却表现出了几分挣扎。
「目前所知的内容显然经过高度脱密处理……」弗朗茨摇摇头,「除了这张终端截图显示的时间戳和温度指示,以及结论性文字,没有任何可供同行评议的具体技术参数和诊断细节。」
显然,教授不太愿意给出明确的回答。
可查宁却有些不依不饶:「但这个HL2A设施,难道不是华夏人当年从我们这里把ASDEX装置买走,再以ASDEX的三大件作为核心改造出来的?」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摸到了弗朗茨的痛处——
他目前所管理的ASDEX Upgrade是ASDEX的全面升级型号,然而马普所在托卡马克方面的研究进度却毫无疑问落在了使用上一代设施的西南物理所之后。
因此,弗朗茨没有开口,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那麽马普所,尤其是博士你应该非常了解这座装置才对基于它的原始设计才对。」查宁的语气仍然急切,甚至有些慌乱「在最优条件下,它理论上能做到什麽程度?」
弗朗茨放下列印件,靠在椅背上,无奈地摇摇头:
「理事长阁下,我必须纠正一个常见的误解。」
他其实已经有点不耐烦,但对方毕竟是整个马普协会的管理者之一,所以只好耐着性子解释道:
「华夏方面当年购买的ASDEX装置,其后续的改造升级工程,用『重建』来形容或许更为贴切……他们投入了难以想像的资源和工程力量。据我所知,原有的真空室被彻底更换为全钨偏滤器结构,冷却系统丶加热系统丶诊断系统都进行了全面更新换代。」
「可以说,现在的HL2A,其物理内核和工程能力与当年的ASDEX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我对它的了解,并不比其它任何人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