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72章 人类发展的重心(2 / 2)

加入书签

「那麽理论极限呢?」查宁追问,「排除华夏人可能的夸大,纯粹从物理和工程角度,基于他们公开的改造方向,比如全钨第一壁,你认为HL2A的极限在哪里?这份报告提到的4175秒,是否在可能的范围内?」

弗朗茨有些苦恼地挠了挠头:

「理论极限……在磁约束聚变领域,这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弗兰克。」

「我们的模型远未完善,等离子体行为充满了混沌和非线性,尤其是高参数下的边缘局域模丶宏观不稳定性等问题,预测极其困难,无论是托卡马克装置也好丶仿星器也罢,运行情况都远远触及不到这个所谓的上限。」

话虽如此,但他还是操作滑鼠,打开了一个工程文件,然后把显示器转向查宁。

上面是ASDEX设施的相关数据。

「如果我们仅仅谈论『三大件』本身的承受能力,在不考虑等离子体控制难度的前提下,原始ASDEX的设计指标,理论上可以支持芯部温度5000万摄氏度左右的等离子体维持大约2500到3000秒。」

听到这个结果,查宁的嘴角终于向上抖动了一下,似乎想要露出笑意。

然而,弗朗茨却话锋一转:

「但华夏人已经掌握了全钨偏滤器技术,那麽实际情况肯定远远好于我们这里保存下来的数据……如果参照法国Tore Supra升级为WEST之后的表现,仅仅是真空室材料的更换,就将其长脉冲运行能力提升了一倍以上……」

出于严谨也好丶不服输的心态也罢,总之他仍然不愿意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但查宁却已经完全沉不住气了:「也就是说,华夏方面发布的消息,确实有可能是真的?」

「唉……」弗朗茨叹了口气,终于放弃跟对方继续拉扯,承认道,「坦率地说,我也拿不定主意。」

「经验来讲,这种公开发表的内容几乎不可能是完全造假,最多玩一些文字游戏,比如通过降低等离子体的芯部温度来延长存续时间……可华夏方面已经明确给出了5200万℃和4175秒这两个关键值,也就堵死了这个口子。」

「不过另一方面,4175秒……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夸张了,我甚至怀疑过华夏方面是不是印错了位数……总之,它无论如何都应该已经逼近了HL2A……或者任何现有托卡马克设施的极限,但正如我刚才所说,这是当前人类技术水平所无法触及到的。」

查宁重新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了两步,然后突然站定,目光锐利地看向弗朗茨:

「那麽……如果华夏人的成果是真的,而且他们还在快速推进……我们,或者说,欧洲,能做些什麽来……延缓他们的步伐?」

「为什麽要延缓?」弗朗茨翻了个明显的白眼,「就算不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华夏同行取得的突破也会间接提升学界和资本对于聚变行业的关注……」

他说着关掉电脑屏幕上的工程文件,转而打开邮箱:

「仅仅这两天,IPP就已经收到了超过三十份来自工业界和私人基金会的正式赞助意向谘询……这明显对于整个聚变行业而言都是好事,我们终于不用再被嘲讽说『距离应用永远都有五十年』了。」

查宁被弗朗茨的反应给噎住了,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于贝尔,冷静点。」他试图拉近二人的关系,然后顾左右而言他「我当然理解科学无国界。但现实是复杂的……在ITER项目中,我们是否有可能重新评估华夏的参与度?甚至……考虑某种形式的限制?」

在他,或者绝大多数人看来,华夏所取得的突破必定跟参与ITER的研究项目有关。

但弗朗茨却是真正的内行,非常清楚目前的局面是ITER需要华夏,胜过华夏需要ITER。

他终于忍无可忍,恼火地拍了下桌子,站起身来:

「ITER项目里,华夏承担了至关重要的部件制造……如果没有他们的供应链,ITER的工期将无限期拖延,成本将飙升到无法承受。还有法国和荷兰的关键支持设施,也全都已经跟华夏方面深度绑定,根本无法切割!」

一时间,办公室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一阵咆哮之后,弗朗茨重新坐回椅子,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弗兰克。」他再次开口,声音比刚才低沉了不少,「我知道,你在柏林挂了个首席科学顾问的头衔……并且有意向由此进入政界。」

被戳穿心思的查宁有点绷不住面子,脸部肌肉明显地抖了抖。

但弗朗茨却如同视而不见般地继续道:

「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个人追求,但作为一名学者,我必须善意地提醒你……还有你背后的那些势力。」

「世界科技发展,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心,正在经历一场静默却不可逆转的迁移……或许现在就说已经到了东亚还为时尚早,毕竟华夏方面似乎还没有解决他们的半导体危机……但至少,也已经从北美大陆转移到了太平洋的中心。」

「而柏林,如果继续把自己牢牢绑在华盛顿那辆摇摇欲坠丶方向不明的战车上,对眼前清晰的变化趋势视而不见,那麽……」

他停顿了一下,然后刻意放慢速度,一字一句地说道:

「这其中的风险,你可要衡量清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