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 穷兵黩武,穷与黩(2 / 2)
打赢了,沈鲤作为阁臣,他也是受益者,打输了,那也是集体决策的错误,和他无关。
事实上,沈鲤从私利的角度去看,根本没有必要站出来,喊这句话,但他还是说了。
如果朱翊钧因为这个为难沈鲤,那才是昏聩的表现,骨鲠还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朱翊钧这个皇帝还是能分得清的。
超脱循环能够成立,中国能带着复活甲周期性的复活,完全是需要有人站出来的时候,真的会有人站出来,能有人站出来。
朱翊钧让沈鲤离开后,召见了戚继光丶陈璘和骆尚志。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骆尚志之前的面圣,都是在公共场合,这次是第一次私下觐见,他十分恭敬的行礼。
「免礼免礼,坐坐。」朱翊钧示意戚继光丶陈璘和骆尚志坐下。
戚继光已经老迈,骆尚志尚且年轻,每当看到骆尚志的时候,戚继光都非常的欣慰,因为骆尚志并非北虏入关丶倭患肆虐中成长起来的将领,而是新生代,这代表着大明军后继有人。
「骆帅远戍归来,朕在十王殿为骆帅设宴,以慰远劳。」朱翊钧笑着说道,十王殿设宴,大宴赐席,该有的流程丶该有的礼遇丶该有的尊重,一样都不能少。
「谢陛下隆恩。」骆尚志再次拱手谢恩。
朱翊钧笑着问道:「骆帅,朕那个不省心的弟弟,在金山国可还好?他的来信里,都是报喜不报忧,生怕娘亲担心他,不敢写的那麽详细,他能够在金山国立足?」
「回陛下,潞王殿下表面上看玩世不恭,但其实骨子里有股劲儿,臣以为潞王殿下,完全能够立足了。」骆尚志讲了三件事,都是他觉得朱翊鏐可以立足的原因。
朱翊鏐其实是个犟种,非常的犟,明明知道喜欢万国美人这种事,会被千夫所指,但朱翊鏐就是玩;明明公审制度,一定会被士大夫们批评,他还是要干;明明金山国那麽远,甚至连皇兄都提出了偷天换日的办法,但朱翊鏐还是去了。
表面看是犟,实际骨子里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朱翊鏐去金山国吃苦受罪,是为了大明的利益,是为了让开海长久的走下去。
第一件事,朱翊鏐本身会种地,到了金山国后,他亲自务农,这一点也算是他学皇帝,但学的有模有样,至少大明商船带过去的薯种,朱翊鏐没有浪费,甚至建立了金山国自己的杀青火室,来对薯苗进行减毒。
朱翊鏐没有让金山国人每一家,锅里都有一只鸡,但他让每个到金山国的人,都吃上了土豆。
第二件事,朱翊鏐开始给自己上磨,这是责任心的表现,大小庶务亲自处理,游刃有馀的同时,朱翊鏐还每天操阅军马,金山水师每个军兵都认识朱翊鏐,而朱翊鏐也认识每一名水师军兵。
在骆尚志回大明的时候,有一百二十四名军兵,自愿留在了金山国,成为了朱翊鏐的牙兵,这一百二十名军兵丶庶弁将,就是朱翊鏐日后在军事上,最重要的倚仗了。
第三件事,则是朱翊鏐很注重和大明的关系,并且将侍明事大,定为了金山国的基本国策,这个选择是相当聪明的。
这个时间,是大明和金山国最亲密的时候,皇帝是金山国主的亲哥哥,如果这个时候,不能确定这个基本国策,那日后就无法做到了。
在周朝的时候,几乎所有分封诸侯,都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后裔,结果就是李斯说的那样: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现在还亲密,下一代就会逐渐生疏起来,时间久了甚至相互如同仇雠。
所以,对于金山国而言,最重要的关系,不是和近在咫尺的墨西哥丶秘鲁丶智利,而是远在天边的大明。
这三件事证明了,朱翊鏐有能力丶有担当丶有勇气,成为金山国的开辟主君,尤其是最后一件事,代表朱翊鏐能够分得清楚轻重,这一点,非常重要。
国事,就在轻重缓急这四个字上,这就是有能力的直接体现。
「骆帅以为,这次对安南用兵,是否属于不义之战?」朱翊钧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他希望骆尚志说实话,他是这次的征南将军,先锋官,所有的硬仗,都是他去打。
「臣以为,有些操之过急了。」骆尚志斟酌再斟酌,他刚刚远戍归来,他这个话,可能让他失去南洋水师总兵的官职,哪怕是这是早就确定的人事任命,但没有明旨下达之前,一切都还有变数。
「陈帅以为呢?」朱翊钧看向了陈璘,询问陈璘的看法。
陈璘思索了片刻说道:「陛下,水师乃是陛下利剑,军令如山。」
陈璘这话,看似绕开了话题,只要陛下下令,水师一定奋勇杀敌,但他其实也回答了陛下的问题,如果是正义之战,理由足够的充分,他就不会绕开话题了。
在陈璘看来,还是略显仓促,阁臣王家屏为了西洋商盟的政治资本,催化了这场战争。
朱翊钧没有询问戚继光的意见,戚继光没有办法阻拦皇帝用兵,他是大将军,能做的只有拥护。
大明皇帝在十王殿大宴赐席,当众宣读了对骆尚志的任命,骆尚志会在松江府待半个月的时间,而后南下前往南洋水师任总兵官,这件事朱翊钧没有食言,总兵官不是远戍的恩赏。
按照东征战功,骆尚志早就够格做南洋水师总兵了,娄虎,西方天白虎第一杀星,绝对不是白叫的,骆尚志远戍金山国,是皇帝为了照拂自己亲弟弟就藩的徇私。
至于对安南动武之事,朱翊钧也没有召开第二次的廷议,他要是强行发动战争,岂不是学了老年昏聩的费利佩?
远征英格兰,就是费利佩这辈子下的最臭的一步棋,甚至把他一世英名,都给毁了。
正在朱翊钧打算放弃的时候,一则消息,随着海防巡检的水翼帆船,抵达了松江府,引起了轩然大波!
安南国封锁了岘港,不允许大明商船在岘港停留丶驻扎丶补给丶采买货物,甚至允许任何安南人袭击大明商船。
「这读书人,是真的歹毒啊,连喜欢逛窑子的万文卿,都这麽歹毒。」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塘报,陷入了沉默之中。
他这头儿因为理由不够充分,很容易打成不义之战,准备放弃的时候,安南国四大家族失去了涵养的功夫。
戚继光老实说,战争有的时候,比的往往就是耐心,谁没有耐心,谁就陷入了不义的陷阱里。
这一下子,动武的理由,合理充分且明确,是安南人先动手的。
安南国四大家族,从二月份收到了会勘的公文后,就假意答应,商量对策,商量来,商量去,最终在高压之下,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先动手,驱逐丶袭击大明商船。
这一下子,激起了大明上下内外的倭寇创伤综合徵。
大明水师组建的目的,是为了海波平,这头刚把倭寇摁下去,结果这安南国也有了这种倾向,这如何得了?不把危险消灭于萌芽之中,大明如何安宁?
倭患荼毒江南造成的杀孽,许多当事人还活着。
安南这如同私掠许可一样的政策一颁布,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请战之声,不绝于耳,连最喜欢阴阳怪气的各种杂报,这次都有点破防了。
甚至江苏丶浙江丶福建丶两广数个势要豪右之家,在邸报上,希望陛下可以准许东征旧事,允许势要豪右捐钱捐粮,以定海疆安稳。
所以,万文卿就是那种极其歹毒的读书人,
站在大明视角去看,就是一个普通的会勘要求,但大明刚刚出动了二十八万汉军,以杨应龙不肯会勘为由,灭了播州杨应龙,这次的会勘,简直就是大明要动武的徵兆。
安南四大家族,在这种高压之下,选择先下手为强,这种选择,看起来非常不明智,但非常合理,是拼死一搏的困兽之斗。
说到底,安南四大家族,还是对大明了解甚至还不如黎牙实这个泰西夷人。
黎牙实太清楚大明存在的高道德劣势了,这种高道德也是构成超脱循环的重要支柱,大明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高道德,这是重,开疆拓土反而轻。
现在好了,大明有了充足且明确的理由,不义之战的高道德困局,解开了。
「陛下,这事儿,臣倒是多少能够理解安南人,为何这麽会有这种决策,倒不是万文卿这个士大夫过于歹毒,而是大明和安南的事儿,需要一个结果。」李佑恭则不认为,单纯是万文卿给的压力大导致的。
事实上,大明对安南的政策,十分的不客气,就舶来粮一件事,就把安南折腾的元气大伤,但大明就是不动如山,对于安南而言,这麽不动如山,还不如直接给一刀痛快!
封锁岘港,允许对大明商船袭击,也是为了让大明给出这一刀,是死是活,给个痛快话!
李佑恭常年在外奔波,大明总觉得自己是个君子,可在这些夷人眼里,大明就是个超级庞然大物,稍微翻翻身子,都能碾死他们的存在,这种存在的恶意,还是太难以承受了。
打一场,赢了,大明没办法继续针对安南;输了,就和1400年的历史一样,再次归顺大明就是了。
反正对于安南人而言,历史上就是这麽过来的,都过了1400年了,继续这麽过下去,未尝不可。
「有道理。」朱翊钧觉得李佑恭说得有些道理,急的不是大明,大明还可慢慢等,可是舶来粮和夷奴之事,已经把安南的内部矛盾压爆了。
大明和安南之间,需要一个结果。
朱翊钧下旨,大明的战争机器,再次开始了转动。
具体的作战战略,其实早就有了具体的规划,还有永乐丶嘉靖年间征伐安南的庙算进行参考,这次略有不同的事儿,大明的主力在海上,陆地上的进攻,由刘綎主持,主要还是策应。
很快,大明皇帝收到了另外一份请命奏疏,来自于寮国宣慰使刀揽胜,刀揽胜上奏,如果大明需要,可以从寮国进攻安南,同样,希望大明允许寮国人参战。
刀揽胜想的很明白,寮国的归顺,大明当然开心,但大明真的要把寮国当自己人,早就开始王化了,迟迟没有行动的原因,刀揽胜认为,寮国需要缴纳血税,才能彻底融入,而参战,无疑是最快的办法。
刀揽胜的奏疏,是非常合理的,因为这也是西南生苗变熟苗,熟苗变汉民必然的经历。
大明西南王化二百年,主要也是靠战争吸纳熟苗,比如平播之战,不仅仅有二十八万汉军,还有大量的熟苗指路,才让战争进行的如此顺利。
当然,刀揽胜更想报仇,这安南小霸王,欺负寮国,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次大明兴兵动武,就成了报复的最好契机。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