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5(2 / 2)
早已等候多时的李叔,快步迎上,将手中厚实的玄色貂绒大氅仔细地给霍彦披上,系好带子,低声道:“君侯在车里等着呢,等了许久了。”
霍彦踩着精巧的小凳子上了马车,掀开厚厚的锦帘,带着一身外面的寒气钻了进去。车厢内暖意融融,炭盆烧得正旺。他抬眼一看,不仅霍去病在,连霍光和霍嬗也在。
“阿兄。”他唤了一声,又看向霍光,“小光。”
霍去病没说话,直接从一个温着的小提梁壶里倒出满满一杯深褐色的汤汁,塞到了霍彦冰凉的手里,语气不容拒绝:“快喝了,驱驱寒气。”
杯中是熬煮得浓浓的姜枣茶,辛辣中带着甘甜。
霍彦捧着手炉般的陶杯,依言喝了一大口,滚烫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一股暖流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冻得有些发僵的手脚顿时活络起来。
“同样是读书,一个先生,你怎么比我强这么多了。”
霍去病看着他喝,发出疑问,顺手揉了揉霍彦被风吹得有些凌乱的发顶。
“我家春和就是聪慧过人。”
《世说新语》中多次出现“我家安石”的表述,霍去病的我家春和倒真类这书里的“我家安石”了。
霍彦咽下姜茶,暖意让他舒服地眯了眯眼,闻言笑道:“那骑射冲锋,同样是一个先生,阿兄你把我按在地上打十个来回不带喘气,我又找谁说。”
他故作忧愁,“我家绥之就是这般天神临凡。”
霍去病被他逗乐了,哈哈一笑。
霍彦喝完姜茶,霍去病又把手边一个暖烘烘的鎏金铜手炉塞进他怀里。霍彦便抱着手炉,身体放松地靠在舒适的锦垫上,和旁边的霍光、霍嬗轻声说话。
霍光的眼睛亮得很,小脸上满是兴奋的红晕。
他迫不及待地打开随身带来的书囊,抽出几卷竹简,显然是霍彦讲学时提到的内容。他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蹦出来,从《洪范》九畴的关联到《禹贡》中某处地理的今昔对照,问得又快又急。
霍彦虽然疲惫,但看着他如此好学,心中欣慰,强打精神,一一耐心解答,引经据典,深入浅出。霍光听得入迷,翻着书,正欲再问一个关于“五行”与“五事”对应的问题,话还没出口,就被霍去病抬手拦住了。
霍光疑惑地看向兄长。霍去病没说话,只是用眼神示意了一下霍彦的方向。
霍光顺着目光看去,只见霍彦已经抱着暖烘烘的手炉,裹在厚实的大氅里,头歪在车壁柔软的靠垫上,呼吸均匀绵长,不知何时,竟已沉沉睡去。
连日殚精竭虑的讲学、应对,此刻放松下来,巨大的疲惫终于将他彻底淹没。
霍去病看着弟弟沉睡中依旧难掩倦意的面容,眼中闪过一丝心疼。他动作极轻地拿过一张柔软的羊毛小毯,小心翼翼地盖在霍彦身上,仔细掖好被角。然后对车夫低声吩咐:“慢些走,稳当点。”
马车缓缓启动,驶离了太学宫。车轮碾过铺满落叶的长安街道,发出沙沙的轻响。晚秋的风带着凉意,卷起落叶,在车窗外纷纷扬扬。
温暖如春的车厢内,炭盆散发着橘红的光,手炉暖意融融,霍彦睡得昏天暗地,不知西东,眉宇间那指点江山的意气,化作了沉睡中的恬静。
霍去病靠在对面,目光落在弟弟熟睡的脸上,轻声说了句狂话。
“人皆道我卫霍只识弯弓扬鞭,我之幼弟,幼年即学文,刻苦数年,今日天下便知,诸生才再高,也不过我阿言。”
这话说得任性狂妄。
他说罢,就用手抹了一下嘴唇,轻笑,声音低却极畅快。
长安寄客三千,天下谁人不识你与我!
第125章 大结局下
深秋的长安,天高云阔。太学府邸的朱漆大门前,车马如龙,冠盖云集。庭院中古老的槐树已染上金黄,落叶铺满青石小径,踩上去沙沙作响。学子们身着深衣,或三五成群激烈辩论,或独坐廊下苦读简牍,空气中弥漫着少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
五日讲学之后,霍泰安之名,再次如惊雷般震动朝野,引得无数学子心驰神往。
太学此番招生,盛况空前,堪称大汉立国以来难逢的文教盛事。人流如织,几乎要将太学的门槛踏破,其中十之七八,皆是慕霍彦之名而来。
霍彦见此形势,立马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