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40 章 · 第一百四十章(1 / 2)

加入书签

第140章·第一百四十章

孟青从尹采薇手上取到她的信和信鸽,她当场展开纸条,看过后去找尹明府,郑尚书在信中有言,他已授意留守洛阳的礼部官员负责解决这个事。但她无法走进皇城寻找礼部的官署,只能托尹明府替她走一趟。

尹明府看过信后,他没有推辞,亲自出面去礼部替孟青探信。从礼部离开时,他手上就多了一沓信函,上面盖着礼部的官印,官印下是两列字:青鸟纸扎义塾隶属礼部,请各地官府配合义塾推广纸扎明器。

一沓纸共二十张,孟青收到之后,她拿出八张分发给去外地州县建塾的八个掌事人,同时支走洛阳两座义塾账面上的余钱发放下去,在支付船资后,立马安排他们带着她从河清县带来的仆从和学徒工动身出发。

洛阳义塾经营上的事交给掌柜贺卞,孟青也没闲着,她继续招愿意去外地干活儿的学徒,和愿意去外地租铺子建塾的掌柜。她和杜黎一边忙活着筛选考核前来应聘的人,一边忙着教新收的学徒做纸扎,隔三差五还去义塾、纸马店和染坊、竹坊巡视,考察学徒和工人们劈竹、染纸以及做纸扎明器的手艺。

如此忙忙碌碌过一个月,又到了回河清县探子的日子,杜黎出门去雇马车,孟青在家收拾行李,猛地听见有人喊门,她走到前院问:“谁啊?”

“孟娘子,是我,贺卞。”贺卞出声,“有两个男人自称是你老乡,是父子俩,一个叫顾匀,一个叫顾无夏,你认识吗?他们这会儿在坊外等着。”

孟青去开门,“是我认识的人,我去看看。他们找到义塾去了?”

“是。”贺卞把手上的账本递给她,说:“孟娘子,请稍等,我这两日琢磨着一个事,学徒们的手艺日渐熟练,制作纸扎明器的速度日渐加快,这个月的收入比上个月多出五千贯,我想用这笔钱去隔壁河南县再买下两座义塾,争取明年开年能开业。你觉得如何?”

孟青欣喜于他主动发展生意,又惋惜不能再把买下的铺面落在自己名下,她点头说:“行,你空闲的时候可以着手寻找铺面,由此产生的花销,义塾承担。铺面寻好,你再来找我支钱。”

贺卞暗松一口气,看来明年冬集比拼,他要拿个头名了。

孟青锁上门跟他一起往坊外走,靠近坊口,她看清两个靠墙站的身影,冬衣臃肿,人却消瘦,有种弱不胜衣的颓废。

顾父和顾无夏也看见孟青了,顾父上前两步,他装出一副谄媚又胆怯的样子,讨好地说:“孟娘子,真是你啊!天可怜见,让我们父子俩遇到老乡了。我们从外地过来,路上遭了贼,行李被偷了,如今身无分文,无法回乡,只能来跟你求助,寻个落脚地让我们缓几天。”

“行,你们跟我回去住。”孟青打发贺卞离开,她带着顾家父子二人去见坊正,打过招呼后,她带人回家。

杜黎在一盏茶前刚回来,听见说话声,他从灶房走出去,“你去哪儿……”

话音未落,他看见了两张陌生的脸,顿了两瞬,他认出顾

兴得蹦起来。

孟青笑了,看来这次他不会再闹别扭了。

望舟快活地围着孟青打转,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想起来另一个人,“娘,我爹呢?”

“我在路上把他卖了。”孟青张嘴胡说。

“卖了多少钱?”杜悯拴了马,他进门听到这话,跟着问一句。

“一百贯。”

“这么值钱?”杜悯“啧啧”两声。

“也是碰巧,路上遇到一个车队,马车里坐着一个小少爷,那个小少爷没爹,把他买去当爹了。”孟青一边笑一边说。

望舟哼哼几声,“你把我爹卖了,我不就没爹了?”

“你也去路上买爹。”杜悯哈哈大笑。

望舟翻白眼。

“你去前衙守着,要是有长得像你爹的人路过,你把人拽进来当爹。”杜悯打发他出去玩。

望舟探究地瞥他几眼,见他娘没反对,他出去了。

“二嫂,顾无夏跟他爹是怎么回事?”杜悯随口一问。

孟青把顾父的说辞复述一遍,最后总结道:“两人挺谨慎的,他们也不敢让外人知道你们之间的关系。”

杜悯点头,说:“长安那边回信了,关于你代义塾捐钱的事,郑尚书有点不高兴,但也没批评什么,他在信里敦促你要加快推广纸扎明器的步伐,看来是急着要借这个事升迁。”

“不用管,他说他的,我做我的。”孟青不慌不忙道。

杜悯笑笑,又说:“圣人批复了我为两县明器行奏请牌匾的公文,你过河的时候看见了吗?河阳桥东边立着一杆二丈高的旌旗。除了旌旗,两县明器行和青鸟纸扎义塾各得一块儿牌匾,已经送过去了。”

孟青摇头,“没注意,明天去看看。”

“至于商人捐官一事,郑尚书否决了,信里言明修建堤防若缺钱,可向朝廷要钱,警告我不要打卖官鬻爵的主意。”杜悯说起最后一个消息,“等吃过饭,我把信拿给你看。”

孟青叹一声。

厅外传来说话声,望舟牵着杜黎的手把人拽进来,他得意洋洋道:“娘,我又把我爹买回来了!一文钱都没花。”

“说的什么话?”杜黎压根听不懂。

“人到齐了,我去让下人摆饭。”杜悯起身出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